常用的各種消諧措施分析和評估
更新時間:2013-04-11 點擊次數:1687次
(1)在電壓互感器的開口三角形繞組開口端加裝線性阻尼電阻或燈泡,通常電阻阻值取10~100Ω左右,功率為500~700W。燈泡選用220V、500W的白熾燈。其作用是當燈泡在冷態即諧振剛發生時阻值較小,而當單相穩態接地時,阻值變大以避免PT過載,這是一種常用地簡單而經濟的方法。在6~10kV系統中,當PT的勵磁特性較好時,能起到零序阻尼作用。但運行效果不是很理想。
有如下三種情況:
1)對非金屬性接地所激發起來的諧振無法抑制,此時中性點O的位移電壓很小,即零序電壓也很小,回路無阻尼作用。
2)在系統持續性單相接地時,阻尼電阻和燈泡將大量吸收能量,要求PT開口三角形繞組要有足夠大的容量。由于諧振經常在單相接地消失后產生,消諧燈泡因發熱而使其電阻顯著增大,所以此時不起消諧作用。
3)當系統中發生間歇性弧光放電接地故障時,由于電阻的接入,將使流過PT一次側繞組的電流顯著增大,增加了PT燒損的可能性。
(2)在PT開口三角形繞組開口端加裝可控硅多功能消諧裝置,能瞬時多次短接PT開口三角形繞組進行消諧。經運行證明,可控硅多功能消諧裝置具有較好的消諧效果。并能記錄在系統中發生鐵磁諧振過電壓的全過程。但其zui大的缺點是不能有效限制PT一次涌流,PT高壓熔斷器熔斷還是得不到有效的控制。
(3)在PT一次側的中性點與地之間串接L型消諧器,抑制諧波的效果較為明顯。并能有效地限制PT一次涌流,防止PT高壓熔斷器熔斷。對非金屬性接地所激發的諧振過電壓也能起到抑制作用。L型消諧器由SiC非線性電阻片與線性電阻(6~7kΩ)串聯后組成,其工作原理是在諧振剛開始時,加在消諧器上的電壓較低時呈高阻值,使諧振在初始階段不易發展起來。當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,消諧器上將出現千余伏電壓,此時電阻下降至稍大于6~7kΩ,使其不至于影響接地指示裝置的靈敏度。因為是在PT一次側的中性點與地之間串接L型消諧器,所以不消耗PT二次側繞組的電能,可適當減少PT的功率。L型消諧器其體積較小,非常適合安裝在小型PT手車和小型開關柜內。
微機消諧器zui大的兩個缺點是: 1、如果遇到不是因為PT諧振而(例如母線斷線,變壓器和系統電容諧振)使開口三角電壓升高,這時候很容易誤判PT鐵磁,可控硅導通后諧振無法消除,如果不能及時退出消諧電路,有可能造成PT燒毀
2、系統單相接地消可能出現高壓涌流,這時候往往容易爆PT熔絲,二次消諧器無法抑制該涌流。可控硅多功能消諧裝置具有不錯的消諧效果。但其zui大的缺點是不能限制PT一次涌流,容易造成PT高壓側熔斷器經常熔斷。如能在系統的中性點上接入消弧線圈破壞它的諧振條件,再串聯一個阻尼電阻來降低諧振過電壓的幅值,其效果要比電壓互感器的低壓側(開口三角形)加裝可控硅多功能消諧裝置、消諧電阻和消諧燈泡等好得多。另外,如在PT一次側的中性點與地之間串接L型消諧器。能有效抑制PT的一次涌流,消除各種諧波的諧振現象。